成都华日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创办于1993年,是我国领先的无线电频谱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华日通讯秉持“振兴中国民族无线电产业”的企业愿景,专注于无线电监测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在无线电频谱管理、无人机侦测管制、铁路通信监测、物联网频率监管等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华日通讯是国内首家实现无线电监测系统核心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全国产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其产品应用遍及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并逐步开拓了欧洲、东南亚市场,在全国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市场占有率达40%左右,2019年销售额为6个多亿,为同行业之首。公司曾获得“四川省民营工业企业综合实力200强”、“成都市软件企业50强”、“成都市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企业”、“武侯区工业企业纳税10强”等荣誉称号。
随着华日通讯业务的不断开拓,产品从研发设计、计划控制、物资采购再到生产制造、仓储配送和市场销售,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协同能力面临挑战。同时,个性化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军工行业,业务大多为定制项目,使得公司面对定制化产品的项目一体化经营需求日益增强。公司产品多样化、客户需求个性化与制造业本身关注的交期、成本、质量以及经营不确定性,造成公司对当下产供平衡、制造协同要求越来越高。
另外,公司面临这定制化项目导致大量浪费和资源占压的情况;企业需要通过智能数字化应用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挑战:包括产供平衡下的全局智能化计划运营,满足边研发、边采购、边生产等相关军工特性的前提下,构建企业资源协同,以应对不确定的市场情况。
因此,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使得公司需要进一步完成信息化的全面梳理。
结合行业洞察分析和对企业自身企情况及能力的调研,金蝶认为华日通讯需要建立业务平台和运营管控平台,实现深耕产业下的产业链数字化重塑的双轮驱动。从集团管控和业务协同双向指标逐步建立起华日通讯的IT构建架构。金蝶认为,解决华日通讯当前面临的挑战,可以基于金蝶云星空平台的项目管理平台,通过该项目管理平台对项目实现事前预测、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分析的一体化管理,完善企业项目业务的全面协同和信息共享体系。
通过K/3 PLM和金蝶云星空的研发到生产流程的标准化支撑,打通企业数据和流程连街,实现研发生产一体化协同:
通过项目管理下的全局计划监控系统建设,从计划基础和需求管理建立规范的全局计划管理体系,并通过系统将计划数据推送至业务系统的生产、委外和采购管理。
通过项目管理下的生产体系,完善企业生产从BOM到总装工厂与装配工厂的业务链条。通过两种领料模式和两种入库模式解决总装和装配工厂之间的领料和入库的繁杂混乱,帮助生产体系实现有效协同。
通过项目管理下的物资采购体系,完善企业采购链效率提升。项目管控平台制定项目各项计划,如根据行业特点设定实施交付阶段里程碑,并进行WBS任务分解;制定物资、人工和费用计划,保障项目资源的及时投入,并形成了项目的计划毛利率。
通过物资采购模块,帮助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项业务实施把控项目实际进度。如采购业务和物资领用业务根据设备清单下推形成避免数据错误;物资需求计划由项目经理或者生产调度依据设备清单和项目进度提起采购申请,系统自动通知采购部门执行采购动作;采购方式分成延续采购、招标采购、提前采购、通用采购、资产采购,采购合同需要比对历史采购价格及降成本目标。
通过项目管理的财务核算体系,完善不同业务组织类别情况下的项目财务核算,逐步建立华日通讯的财务管控标准。
通过项目管理,按照项目档案设计WBS结构,并通过系统得到基于WBS结构中的项目节点的执行反馈,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项目交期的及时跟进,并通过边设计边采购边生产的模式协同响应交期。
通过项目管理模块,在销售合同中对项目中的产品及现场交付明确相关的质量要求,在来料环节按照物料体系进行来料检验,生产和委外入库均按照其约定的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在库存环节实现按照质检周期的超期复验,在发运环节完善针对发运场景的质量检验,最后在项目现场依据其他质量要求进行实际情况分析。通过项目管理帮助企业实现全面质量监督体系的完整追溯。
通过项目预算体系帮助企业完善成本管控体系,实现项目盈利的全面跟踪管理。成本管控分为四个阶段:销售阶段的预算成本、深化设计阶段的计划成本、实施交付阶段的实际成本和竣工结项阶段的结算成本。四个阶段分别实现对销售、设计、交付、采购四个业务序列的绩效考核,确保实现盈利的目标。
1、项目管理的全面合规化和流程化。优化供应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库存积压的情况减少、采购流程透明化、可追溯化;缩短供应周期;满足审计要求下的全面业务流程体系和规范体系完善,大力推动华日通讯的IPO及上市计划。
2、项目制全面业务协同助推基础数据标准化、计划体系集成一体化、项目进度精益化、生产管理信息化、成本管控精细化和质量管理全面化。
3、资源合理配置下的市场开拓能力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促进了华日通讯市场接单能力,规模的扩张和合规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企业IPO上市。